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
(资料图片)
咖啡的赛道上,从不缺少“新蛋糕”。近一年来,咖啡+小吃的组合越演越烈。记者发现杭城已经有不少店家加入咖啡+中式小食行列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咖啡馆“不务正业”做小吃?在业内看来,民间小吃+咖啡的早餐流量组合,真的会是一门好生意吗?
前不久,记者根据社交平台上的一条线索,打卡了一家在杭州主城区中山中路上的一家咖啡馆,名字叫门口有盏灯。他们家的特色就是主打咖啡配杭式小吃。菜单上,咖啡主要为美式、拿铁等日常咖啡,而小吃有葱包桧、油墩儿、臭豆腐、酥鱼等,难得的杭州小吃齐聚一堂。
潘骏 摄
潘骏 摄
店长告诉记者,这家店是去年从上一家餐厅接手过来,改造成咖啡馆的。直到半个月前,才上线了杭式小吃的种类。做小吃的师傅之前在大华饭店工作过,小吃都是现场炸的,没想到一发在小红书上,来店里打卡的网友就特别多。店主告诉记者,下午来点杯咖啡配臭豆腐和油冬儿的顾客特别多。顾客早上一般都是点冰美式配葱包桧。
去年,记者采访了一家开在临平的咖啡店,店名“LONGTONECOFFEE”谐音“弄堂咖啡”。店主小顾结合了临平当地特色的粢毛肉圆搭配咖啡。这是她在开店初期就在筹划的产品组合,“常常不到中午就会售罄,确实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。”小顾说,肉圆2个,咖啡可任意搭配,但会更推荐美式、拿铁,更能中和糯米和肉味的略微腻感,完全没有违和感。早上8:30营业,满足上班族的需求。
潘骏 摄
小顾在这个暑期也推出了“葱包桧+冷萃美式”的搭配,工作日高峰期半小时就能卖出20余份。小顾告诉记者,挑葱包桧和冷萃美式搭配,是因为口感相宜,咬一口葱包桧,葱香和油条混合酥脆的皮子在口中炸开。
地方小吃+咖啡组的CP,这几年几乎推一个火一个。
从上海一家咖啡店推出煎饼果子加咖啡后,全国各地的咖啡馆流行起了传统小吃+咖啡的组合。
宁波地区有 “咖啡+粢饭团、油条、葱油饼”;潮州地区有“咖啡+无米粿/芋粿”;昆明地区有“咖啡+梅干菜扣肉饼”;景德镇地区有“油条包麻糍+咖啡”;汕头地区“咖啡+潮汕肠粉”,广州地区有“咖啡+各种蒸笼点心”
接地气的小吃与咖啡的碰撞,往往自带话题和流量,而且“反差越大越出圈”,越是不可思议的搭配,越能获取最大化的流量。
在号称广州咖啡最“卷”的六运小区,火了一家牛杂咖啡店。主理人钱澄告诉记者,他们之所以选择牛杂做搭配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牛杂是一个强复合型的产品——它既可以作为汤粉面、又可以作小吃,也可以作为正餐。
此外,只围绕小吃,成本也相对可控。
目前,很多早C(咖啡)晚A(酒精)形式的咖啡馆,中午提供餐食,下午供应小吃,晚上提供酒,切入更多消费场景的同时,对店主来说也提升了备货成本、人力成本。小吃+咖啡,对于独立小店来说,也更加友好,控制了成本。而且对于顾客来说,午休时间宝贵,来一份小吃+咖啡的套餐显然更便利也更划算。
咖啡馆“越开越晚”,小吃的重要性显现了,与其说年轻人想在晚上吃东西,还不如说需要一个低客单价的休闲场所。酒吧、烧烤人均消费高,不可能天天去,氛围好的咖啡馆,就成为适合年轻人的地方。
近年来,杭州咖啡馆也越来越多,记者认为小吃+咖啡的形式,更大的意义在于为社区咖啡馆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。社区咖啡馆承载着除了居住空间和办公场所外,“第三空间”的作用。美剧《老友记》中的中央公园咖啡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也是影视剧中最为经典的“第三空间”。人们会把社区咖啡馆视作一个情感栖息地,就像社区老人孩子还在聚集在公园里一样,年轻人们开始为之停留,并在咖啡馆里交谈。说回小吃,中国人的胃,离不开热食,小吃所代表的烟火气,天生有利于提供良好的情绪体验。
地方小吃+咖啡的组合,可以覆盖更多时间段,也能做出更多具备性价比、复合地域特色的“咖啡+”模式。
(部分内容来源于:咖门)
标签: